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富麗漁村 台灣漁村發現之旅

富麗漁村 台灣漁村發現之旅


海鷗展翅迎朝陽
海鷗展翅迎朝陽----屏東枋寮鄉大庄村
引言民國六十年代大庄興起「掛蟳仔栽」,晚上漲潮的時候螃蟹苗隨著潮水進到固定網內,等到天亮退潮,漁民再把網中像蚊子一樣大的蟹苗一隻一隻撿出來,一次可以有上萬隻。







有點粉紅、有點紫紅的花穗隨風搖曳著,有幾十公分 高,原產於熱帶南非的紅毛草,似乎是魚塭旁最強勢的植 物,在除了建築物之外,一眼望去盡是魚塭、電線桿的大 庄村,風中的紅毛草成了最溫柔的風景。   「這裡的居民大約有八成半都從事水產養殖」,三十 九年次,擔任大庄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邱忠車接續說道 ,「枋寮的氣候一年四季都適合養殖,在嘉義以北,從冬 天到明年開春這段時間會怕凍死,這裡就不會有這種擔憂 。」。   屏東枋寮鄉的大庄村,地理位置恰在恆春半島的北端 ,海岸線將近有2500公尺,全村總面積有180.96公頃,百 分之七十以上都作為養殖使用,形成景觀上的一大特色。 養殖的種類主要有石斑、白蝦、草蝦、午仔魚、紅魚、 ㄅㄢ頭仔(黃錫鯛)及龍膽石斑等。
養殖產業帶動經濟好轉   大庄養殖產業的興起,不過是近三十年內的事。四十 四年次,擔任大庄養殖生產區主任委員的莊鈺光回憶說, 民國五十年代,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魚塭都是稻田,當時的 居民大都農漁兼做,以牽罟的方式捕魚,民國六十二年他 退伍回來時,村裡還只有少數魚塭,而且魚塭的主人是因 為不喜歡種稻才從事養殖。莊鈺光說,大庄的經濟好轉都 是因為蟹苗,繼之則是草蝦及蟳仔共養的養殖方式。   邱忠車表示,本地漁民原本就有捕鰻魚、虱目魚苗的 活動,民國六十二年,「掛蟳仔栽」(捕螃蟹苗)開始興 起,大家利用晚上漲潮的時候,到海邊掛置固定網,螃蟹 苗隨著潮水進到網尾後無法脫身,等到天亮退潮,漁民再 把網中像蚊子一樣大的蟹苗一隻一隻撿出來,一次可以有 上萬隻,放到魚塭飼養約四個月大後,賣給嘉義東石、彰 化等地的魚塭,一年可以賣出幾百萬隻。不過,邱忠車補 充道,這一、二年進口的大蟳多又便宜,還是養魚比較划 得來。
海菜、草蝦、蟳三合一養殖   曾經為大庄帶來經濟轉機的是海菜、草蝦、蟳三者共 一池的養殖方式。根據邱忠車的敘述,大約二十幾年前, 草蝦和蟳放在一起很好養,因為蟳會吃草蝦剩下的飼料, 不用特別餵食,幾乎不用成本,民國七十六年左右是草蝦 王國的全盛時期,但是後來因為草蝦病變而棄養,只養蟳 的話又很會相咬,而海菜的利潤也少,所以十幾年前大家 紛紛開始轉為養殖魚類。



圖 - 在大庄內,平時可見到塭岸邊,有漁婦或漁郎,頂著斗 笠或帽子,在岸邊給魚兒餵飼料或觀察水色變化,成群的 魚蝦則在池裡活繃亂跳,漁村生活的風貌展露無遺。 發展石斑魚種苗事業   早期養殖所需的石斑魚苗多捕捉自沿岸,因來源不穩 定,限制了養殖業的發展,近年來人工繁殖技術穩定,培 苗率增高,魚苗的價格下降,而中國、香港、東南亞也開 始盛行石斑魚養殖,石斑魚苗遂成為外銷魚苗主要種類之 一。政府為推動台灣成為亞太水產種苗中心,特別成立屏 東大庄魚苗生產區,期能奠立種苗事業發展基礎。   本身也從事養殖的邱忠車介紹本地漁民固定的生活作 息,如果養的是石斑,每天早上五點到六點間餵一次就好 ,食物是絞碎後的下雜魚,蝦子餵的是人工飼料,一天則 要三次,分別是早上六點、十一點及傍晚五點。魚貨的通 路有釣魚池、外銷及市場三種,如果是賣到台北的,會在 下午五、六點來載貨,南部地區則是晚上七、八點,以便 凌晨三、四點時能「赴市」。   邱忠車認為以前農業社會比較忙,做養殖休閒的時候 比較多,除了需要固定餵養,其他時間可以到庄內的萬應 祠前和人家下棋、聊聊天,真要說缺點,那就是不能出門 太多天,會不放心。
婦女是重要的人力資源   在社區大型海鷗標誌前的三棵水泥樹下談話,一旁有 好幾位戴著斗笠的婦女沿路在打掃,邱忠車說他們是社區 志工,總共有十位婦女,每週固定出來打掃社區的道路, 整理環境,大家都做得很快樂。莊鈺光認為,農漁村的婦 女是一項很可觀的人力資源,對家庭保健、情緒管理,女 性往往比男性敏感,他說有位婦女向先生說她看得出來魚 很「鬱卒」,人家問她如何判斷,她說是直覺,其實老一 輩的人並不重視養殖管理的觀念,若能開辦「營漁班」加 以訓練,提昇婦女的素質,對養殖事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俗語說女人撐起半邊天,大庄人就因為擁有唯一的女性宋 江陣而自豪不已呢。












科系:休一甲
學號:1096420039
姓名:江慧珊
mail:j2602393@yahoo.com.tw
資料來源:http://spider.cs.ntou.edu.tw/fatmp/recreation/recreation_01_01_14.php

沒有留言: